创新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尊龙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4-05-22 15:14: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胜辉 | 责任编辑:严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根本问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财会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岗位素质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强化责任担当,重点突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研究性、思政性、实效性和专业性,创新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理念,把素养、知识和技能培育贯穿于各项培养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德商、智商和情商相统一,实现“立德树人”。

财会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这对高校财会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培养质量要求。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财会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重任。因此,财会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适应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会计人才,这无疑对强化国家财会监督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本质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教育之道。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实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能让人口服心服。课程思政本质要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在各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挖掘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国家、社会所认可和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最终传递给学生这个主体,使之成为符合国家、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

思政课程更多强调一种显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灌输,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由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将各种社会主流价值观及道德规范通过讲授法等方式直接地传授给学生。而课程思政往往采取一种比较潜隐的形式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及道德规范的熏陶。两者协同共进,融合共赢,将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高度自觉认同与真知实践。

二、创新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课程思政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其中,如何发挥财会类专业课程自身优势,有效整合财会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创新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理念的关键。

一是财会专业教师不仅自己要有渊博的学识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课程思政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政治意识,高尚的品格、伟大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主动融入社会,用整体的视角融入历史,才能真正体会到课程思政的价值。教师需积极关注和正确看待社会财经热点问题,认真学习世情、国情、党情,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客观看待社会问题,将正确的社会观念,合理的社会认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基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对红色党史、红色会计史、红色审计史的研究,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将红色会计(审计)精神有机融入到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恪守“三坚三守”,积极传承红色会计精神,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真正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三是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情景案例教学、设问启发法教学和分组讨论教学等方法,在课前引入情景案例,在课堂上分析案例,课后讨论案例,正面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再根据讨论结果正面引导学生加强政治修养,切实提高“立德树人”效果。

四是教师构建“生态学习共同体”,创新课程教学过程考核激励,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资料,采取会计实务操作模拟的情景剧拍摄、典型财务案例分析、案例答辩和课程思政移动式课堂等方式进行课程实践,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考核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是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应在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执行、教学反馈与督查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与辐射红色会计(审计)史示范课程的引领价值,创新教学方法,持续提高所有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三、创新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以国家和省级一流会计学专业为平台,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教学资源上相互支撑搭平台、建机制、保运行、抓落实,共同发力,同向同行。专业教师要转变观念,蒂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育人理念,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把思政教育主动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帮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担当起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责任,引导学子守好财会这段渠,种好监督责任田。

其一,财会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要充分考虑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专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兼容并蓄,确保教师队伍要协同,课程思政元素要协同。财会类专业教师要与思政课教师、企业导师互联互通,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生态学习共同体建设。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财会类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多方协同育人的教育职能,克服思想政治工作的“孤岛现象”,实现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在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锻炼等方面的协同育人目标,形成课程育人的联动效应。

其二,为实现课堂管理高效、课堂效果优秀、课堂互动活跃和课程过程评价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方法,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需实现四个转变性改革:一是教师应督促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提高自我督促、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综合素养能力。二是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实现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构建师生生态学习共同体。即时间上从课堂内向课外延伸,空间上从普通多媒体教室向产教融合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和学习通网络平台拓展,内容上从教材向参考资料和案例扩充。三是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重点培养学生高阶伦理评判、伦理控制和伦理决策能力与实践能力。如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体例情景化,课堂案例讨论与共享化,重难点专题和专家讲座线上化和红色会计精神教育常态化。四是课堂和课时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将党史和红色会计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淬炼工匠精神。

其三,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环节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教学单位应结合相关人才培养工程、教学改革研究和产学研合作项目,构建课程网络共享平台,实现课程思政资源数字化、智能化和平台化,彰显课程思政示范课的特色与成果。教学团队可完善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形成和推广校企协同育人方案,适时拓宽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和满意度,形成系列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价值,提高财会类人才培养质量。

其四,青年学生可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深刻理解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基本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耕厚植家国情怀与守正创新,积极传承红色会计精神与会计美德,将自己铸造成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优秀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诚信品质、国际视野和双创意识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的高级财会人才。

总之,我们坚信,在高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财会类专业教学单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财会类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多方育人共同体的教育职能,校内校外纵横联合,在学校、社会、家庭和实习专业岗位等环环相扣的人才培养链上,同频共振汇聚优质资源,聚力构建生态学习共同体建设,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与实践,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一定会在系统性、整体性和相关性上迈上新台阶,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供后备专业人才保障。

 (作者:刘胜辉 系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本文为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党史教育常态化下财会类专业“特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批准号:22c25)和2022年湖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湘教通[2022]357号)的阶段性成果。)

尊龙在线登录-尊龙凯时网娱乐官网


网站地图